系统正在处理,请稍候!
电梯救援程序
电梯在高层建筑和商业中心中扮演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频繁连续地使用电梯容易引发各种问题,例如电梯停止运行、电梯门打不开、电梯断电 或电梯运行速度过快等。
为了应对这些紧急情况,电梯救援程序极为重要。了解电梯救援程序将帮助我们更安全有效地应对任何情况。
此外,了解电梯救援程序不仅对用户有用,而且对现场技术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也很重要。掌握电梯救援程序 可以帮助他们灵活应对,最大限度地确保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
电梯乘客救援程序
电梯事故极其罕见,发生率仅为0.00000015%。换句话说,每670万次电梯运行中,仅发生一次事故。大多数严重的电梯事故都涉及直接与电梯打交道的人员,例如安装、维护和维修人员。
然而,电梯事故的风险仍然会影响用户,特别是当电梯没有定期维护或出现电源问题时。
以下是电梯困人时应牢记的 5 项注意事项:
电梯自动停止是为了应对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设计的应急措施。据统计,电梯自救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梯使用者在进行自救行动时,往往会试图撬开轿厢门、层门或轿厢顶上的紧急出口逃生,但这种做法存在着不知道电梯何时恢复运行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电梯可能成为重大危险源。
此外,还存在坠入电梯井道或轿厢突然移动的风险,这可能导致轿厢顶部的人发生碰撞和坠落。
因此,禁止在轿顶设置轿门、层门和紧急出口是电梯设计中的强制性规定,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确保乘客安全。
救援部队的电梯救援程序
救援力量 包括现场技术人员和电梯技术人员、消防警察、灭火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在接到乘客事故通报或发现电梯问题时,立即接近电梯轿厢内人员。
在接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安抚并安抚受害者。救援队会询问电梯号、楼层、电梯内人数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等详细信息。通过对讲系统与电梯内人员保持持续沟通,有助于安抚他们并告知他们最新情况。
电梯救援程序会根据电梯轿厢相对于楼层的位置,分步执行。常见情况包括:
电梯轿厢位于地面,可高于或低于地面约0.2米。
这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电梯救援情况。轿厢与地面高度差约为0.2米,高于或低于地面约0.2米,这在技术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使用钥匙打开层门(同时也打开轿厢门),并协助将受害者从电梯中救出。为了降低坠落风险,电梯技术法规规定,层门的开口面积不得超过楼层平面上方和下方0.2米。但是,如果层门和轿厢门同时采用机械控制,则开口面积限制最大可达楼层平面上方和下方0.35米。
可以通过检查电缆线相对于标记线的位置来确定轿厢位置,如果是无机房电梯,则可以通过电梯控制柜中的指示灯来确定轿厢位置。如果电梯轿厢位于楼层,则可以立即执行开门程序。
电梯轿厢位于楼层中间位置
针对这种情况,当电梯有机房时,救援过程需要团队至少2人,分成2个行动小组,按照流程有效、紧密地运作:
——确保两组救援计划统一。
- 第一组安装曲柄和杠杆,移动电梯轿厢。完成后,该组通知第二组松开制动器并旋转滑轮。
- 第2组在安保人员的协助和观察下,松开制动器并旋转滑轮移动轿厢。当缆绳上的涂漆线与机器底座上的涂漆标记相符,且轿厢与地面齐平时,通知第2组停止。
- 第二组确认信息后,打开救援门,帮助乘客安全离开机舱。
对于无机房电梯,当判断轿厢不在楼层内,即楼层指示灯组不亮或画线位置不正确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手动移动轿厢:
一旦机舱回到平地,救援过程将按照案例 1 继续进行。
电梯轿厢卡住不动
此时,救援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
第 1 组从升降马达上拆下了杠杆和曲柄。
-
第 2 组减少了机舱顶部的总负荷。
-
两组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分享信息。
-
第二小组指示乘客抓紧,并要求他们保持冷静,等待救援。然后,打开最近的舱门,并移动打开舱顶的紧急舱门。紧急舱门打开后,乘客被安全带出。
由于平衡,机舱不会移动
如果座舱因平衡而没有移动,则救援程序将按如下方式进行:
-
第 1 组从发动机上移除杠杆,并在完成后通知第 2 组。
-
第 2 组将重物装载到小屋的屋顶上,完成后通知第 1 组。
-
第 1 组继续执行与案例 2(电梯轿厢位于楼层中间)相同的救援步骤。
机舱因机械刹车卡住而卡住
如果电梯减速导致轿厢卡住,防坠落制动器将轿厢锁在轨道系统上,此时救援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手动电梯救援系统将轿厢向上移动,使其与上层楼层大致保持同一高度。
打开电梯门并救出被困人员之前,请确保电梯轿厢位于楼层内。请注意,将乘客从轿厢中救出后,必须检查整个电梯并重新启动。如果电梯仍然出现问题,必须停机进行维修保养,然后才能重新运行。
电梯供应商和维保单位需要对电梯业主和电梯操作人员进行救援程序的培训,同时,救援人员也需要接受电梯操作技能的培训,以便安全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梯事故的负面影响,越南电梯协会启动了电梯救援培训项目。同时,协会计划建立应急响应中心,支持全国范围内的电梯救援工作。此外,协会还在制定和发展行业标准,以提高电梯使用和维护的安全性。



